IODP 402航次“船-岸连线”,两场三地直通科考现场
发布时间:2024-04-03 

    由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中国办公室、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两场IODP 402航次“船-岸连线”科普直播,近日在上海市包玉刚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西城实验学校和四川省自贡市第三十五中学校以线上线下形式成功举办,据统计,本次“船-岸连线”科普直播活动现场参与和在线观看累计超过44万人次。

图片

    参与本航次科考任务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雷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赵翔宇副教授两位科学家通过现场连线,带领同学们走上钻井平台,了解钻探工作机制和深钻过程;进入实验室参观海上实验仪器,讲解实验步骤;以及如何“观察”各类岩芯样品的“年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等,并向同学们展示了科考船上的生活区域,使同学们对科学家的科考工作、生活环境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

图片

 

    3月22日,“船-岸连线”活动来到上海市包玉刚实验学校(松江校区),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参与协办,由来自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的俞恂副教授主持。俞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背景,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第勒尼安海底构造的特殊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本航次的研究目标。

图片

图片

 

    本场活动还特别连线了正在船上工作的、来自美、意、德等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他们用风趣的语言和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对采集到的岩芯进行分割、编码、测量、研究以及存档等,与现场同学的互动问答也让科学家们感叹这样难得的交流令人意犹未尽!

 

图片

 

    4月1日,“地球深部的信使——地中海探秘”IODP 402航次科普直播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西城实验学校、四川省自贡市第三十五中学举办,新华网同步进行直播。本场活动由新华网、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联合参与。

图片

 

    雷老师与赵老师在连线中介绍,第勒尼安海盆是西地中海最年轻的盆地,形成于中新世晚期,曾有三次大洋钻探航次在此进行过研究,区域地层结构清晰,由于盆地上覆沉积物厚度适中,有利于对海盆进行高分辨率的采样。目前钻探船正在前往该航次的最后一个站位,而前期采样的五个钻孔已经获得了令他们惊喜的结果,海底的岩石组成远远比教科书中提到的更为意外!

图片图片

图片

 

    在随后的问答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大洋和陆地钻探的区别、取芯站位的选取和深海钻探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表达了浓厚兴趣,两位专家也耐心解答了两地同学们的问题。最后,俞老师还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2023年底,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顺利完成首次试航,我国将从“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导者”,从而在国际大洋钻探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学生反馈

 

图片

 

陆煜程(包玉刚实验学校)

我作为一个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重度患者”,这次科普的机会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直播当中既有学者们的现场解说还有实时问答环节,能看到矿物样本的钻探分析现场,真是太过瘾了。对刚刚参加了地质奥赛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巩固专业知识的绝佳机会。现场和船上专家们对我的问题对答如流,激动之情让我的嘴角不受控制地以浮夸的方式上扬。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也为整场学术互动增添了愉悦的气氛,让我们看到了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在执行科考任务中、置身于人类地质认知的前沿,时而幽默时而艰难的生活。要我用一个字形容这次连线那就一个字——值!

 

王泊爵(包玉刚实验学校)

身为曾有幸参与过短暂海洋科考的同学,这次分享会中,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们现场亲自解说各类设备和仪器的运用,呈现他们在海洋领域的研究工作,让我仿佛亲临现场,深切感受科考一线的奇妙,进一步拓展了我的视野。简短的问答环节也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有趣的灵魂,了解了船上惊现海龟的趣事,遇到的困难,和对披萨上加菠萝的看法。从工作和生活等多个角度带领我们一起了解科考船和船上的科学家们,丰富了我对海洋地质科考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科考经历。

 

    自2014年以来,中国大洋发现计划就通过“船-岸连线”直播的形式,向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介绍海洋科学考察活动,取得了突出的科普效果。“船—岸”科普直播连线活动将科学知识从教科书中脱胎而出,通过与船上科学家进行“面对面”互动,让民众了解地球科学的前沿研究,以及他们在船上生活和工作。

 

    每年根据IODP航次安排情况,每个航次会举办1~2次“船-岸连线”活动(视具体航次执行情况等因素而定)。目前,我们已经同全国各地多所大中小学校、博物馆和科研院所等开展了20余场直播连线,涉及全国10多个城市,总参与人数逾千万人次。有意向的学校、团体组织、社会机构可随时与中国IODP办公室联系,一同参与大洋钻探科普连线直播吧!